亚巡赛走向世界 跨越边界迎接高尔夫全球化
“59杆俱乐部”的诞生,也许只是亚巡赛展示全新国际化面貌后的一座小里程碑。国际系列赛负责人拉胡尔·辛格在与体育大生意对话期间表示:“走进欧洲、走进中美洲、走进北美洲……拭目以待赛事如何发展吧。我们的目标是全球化,没有限制,没有边界。”
亚巡赛、LIV各取所需
国际系列赛由亚巡赛与LIV高尔夫巡回赛联合主办,创立于2022年,按照规划每年包括十场比赛。2024赛季,每站赛事至少200万美元总奖金。
在亚洲讨论高尔夫国际化,曾经存在一种偏见:放欧美的选手进来,抢亚洲人的奖金。
偏见来源于欧美是更传统的高尔夫市场,职业球员整体水平也领先于其他地区。那些没有机会在美国职业高尔夫巡回赛或DP世界职业高尔夫巡回赛(即欧洲职业高尔夫巡回赛)争取佳绩的球员,来到亚洲却依然如“天神下凡”。这意味着亚洲赛事对欧美球员开放程度越高,亚洲球员争夺奖金的机会越艰难。
不过偏见已在近十年里被彻底攻破。全球最具影响力的职业高尔夫巡回赛美巡赛于2014年在中国创办第三级卫星巡回赛——美巡中国赛,当时就有声音说“狼来了”,欧美二三线球手要在中国收割奖金。但实际上,李昊桐、窦泽成、张新军、袁也淳等中国球手先后以美巡中国赛为跳板,进入到美巡、欧巡等头部巡回赛,不断拉高个人职业生涯的上限。
亚巡赛中加入国际系列赛后,“抢奖金集团”看似气势更汹涌,因为国际系列赛成立的背后,有LIV高尔夫巡回赛的支持。
LIV是近年高坛最具颠覆性的新势力,推出了一场比赛只打三轮54洞、不设晋级线的“反传统”“轻量化高尔夫”机制。国际系列赛澳门站举行的一周前,LIV首次进入中国,在香港办赛。
太离经叛道的LIV无法获得高尔夫世界排名系统的认证,所以征战LIV的球员无法通过LIV获得世界排名积分;而美巡赛将LIV视为直接竞争对手、禁止到LIV打球的球手参加美巡赛事,让LIV球手失去最利于争取世界排名积分的场景。因此,尽管LIV背靠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资基金(PIF)这样的超级“金主”、通过单站2500万美元的惊人奖金吸引了一批成名球员来参赛,但是球员们一旦没有世界排名积分,就难以参加大满贯和奥运会等大型赛事,有可能会“军心不稳”,不愿长期征战LIV。
LIV名将瑞德出战国际系列赛澳门站
通过和亚巡赛合作,LIV缓解了世界排名积分的痛点。2021年底,LIV宣布向亚巡赛在十年内投资2亿美元,打造国际系列赛。国际系列赛采用传统职业高尔夫四轮72洞、设置晋级线的机制,并且因隶属于亚巡赛而进入了世界排名积分系统。作为国际系列赛的东主,LIV可以引荐旗下球手参加国际系列赛,争取世界排名积分。
这项合作帮助了亚巡赛提升奖金水平,也覆盖到LIV球员争夺世界排名积分的需求。
LIV签约了不少赫赫有名的球手,包括达斯汀·约翰逊、菲尔·米克尔森、布鲁克斯·科普卡、布莱森·德尚博、塞尔吉奥·加西亚、帕特里克·瑞德、格莱姆·麦克道尔等前大满贯得主。国际系列赛向LIV球手开放后,相当于亚巡赛也涌入了大满贯冠军级别的“群狼”。
本次国际系列赛澳门站,参赛的LIV球手超过十名,包括获得亚军的普伊格,以及加西亚、瑞德、麦克道尔等前大满贯冠军。五名LIV球员排名最终赛事前十。
但“群狼”同样没有把“肥肉”都吃掉。本赛季已举行四场亚巡赛赛事,当中有两场国际系列赛。LIV球手和非LIV球手,各胜出一场常规亚巡赛和一场国际系列赛。而过去两年国际系列赛奖金榜的前五选手中,只有普伊格和津巴布韦球手基兰·文森特是当时在役的LIV成员。
当亚巡赛走进非洲欧洲
LIV群狼没大肆抢肉,亚巡赛反而迎来“最好的时候”。国际化的高水平选手、国际化的赛事分站布局,让亚巡赛更具可看性和国际影响力,巡回赛的商业发展格局继而拓宽。
选手国际化方面,2024赛季目前的四位冠军就是很好的样板。他们分别来自西班牙、墨西哥、日本和美国,刚好覆盖了北美、欧洲、亚洲三大区域。
传统来说,亚巡赛在辐射亚洲及大洋洲地区之余,也不乏欧美球手来寻找机遇。但如今群狼加入后,亚巡赛的国际化程度取得质量方面的提升,因为更多的成名球手参与意味着更精彩的角逐。本次国际系列赛澳门站的59杆可能就得到“催化”——卡特林当时同组的选手有2018年美国大师赛冠军瑞德。
与卡特林同组的还有2023赛季亚巡赛奖金王、美国球手安迪·奥格垂。国际系列赛首席负责人辛格专门提及了他:“25岁的奥格垂、23岁的许龙一,与塞尔吉奥·加西亚、伊恩·保尔特这样的高坛明星同台竞技,这就是国际系列赛生态系统带来的变化。”奥格垂职业生涯的三场职业胜利全部来自国际系列赛,荣膺2023赛季亚巡赛兼国际系列赛奖金王后,他获得2024赛季LIV的参赛名额。“现在他和米克尔森这样的传奇一起打球。”
辛格的举例点出了国际系列赛在选手国际化方面的另一特色:LIV球手加入后,更多令球迷倾慕的名字更频繁地出现在亚巡赛场。
赛事国际化方面,国际系列赛包括两类赛事。一类是之前已经创立、如今规格升级为国际系列赛分站的赛事。典型如香港公开赛、印度尼西亚大师赛和曾经属于欧巡赛分站的沙特阿拉伯国际赛。另一类是全新创立的赛事,其命名方式常常是“国际系列赛XX站”。新创立的赛事帮助扩充了亚巡赛的版图,因为它们不仅在亚洲境内的阿曼、泰国、新加坡、韩国、中国澳门等地落地,还走进了英国、摩洛哥、埃及等欧洲和非洲国家。国际系列赛在区域布局方面的国际化,将亚巡赛的品牌带到更多区域市场。
国际系列赛负责人辛格
国际系列赛的另一国际化布局则在于赛事与LIV打通。国际系列赛不但能为分站赛胜利者提供LIV分站赛事的外卡机会,更为奖金王提供LIV的赛季全卡。这帮助更多亚巡选手走向更高级、竞争更激烈的赛事,开拓职业生涯的新境界。
自创立伊始,国际系列赛就紧扣着“国际化”这个关键词,其球员和赛场的国际化成色都十分突出。单是这两点已经让亚巡赛整体耳目一新。但更新鲜的变化,还要回到最具噱头的“奖金”环节。
逼近欧巡赛奖金水平
2022年创立时,国际系列赛每分站的总奖金水平就达到150万美元。而在2019赛季——国际系列赛落地、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前的最后的一个完整赛季——亚巡赛大多数分站赛事的总奖金不超过百万美元,不足50万美元的赛事甚至多达七场。可见,国际系列赛直接提升了亚巡赛的整体奖金水平,甚至即将可以与欧巡赛普通分站叫板——欧巡赛普通分站的奖金约二三百万美元。
其中一个典型例子是印度尼西亚大师赛。2019赛季,印尼大师赛被定位为亚巡的年终“旗舰赛”,然而总奖金仅有75万美元,甚至不如有欧巡赛联合认证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等分站。而2022赛季,印尼大师赛升格为国际系列赛,总奖金翻倍至150万美元。2024赛季,赛事又随国际系列赛奖金的整体加码,达到200万美元总奖金。
除了国际系列赛自身创造亚巡赛事奖金新高外,其他非国际系列赛分站的亚巡赛事,似乎也受到带动。2024赛季的亚巡赛历上,总奖金不足百万美元水平的赛事只剩下两场。这背后可能有几个与国际系列赛相关的原因。
第一,国际系列赛为亚巡赛引入了一批LIV球星,帮助到亚巡赛品牌的整体包装,在商业赞助或转播权销售方面获得一些新优势。辛格表示,随着国际系列赛壮大,希望日后吸引合作伙伴直接赞助整个国际系列赛。
第二,国际系列赛培育出LIV球星征战亚巡的习惯,部分球星外流到非国际系列赛赛事后,能加强相应赛事的吸引力。例如普伊格就在马来西亚公开赛上赢得非国际系列赛分站的亚巡冠军。另外2023赛季新创立的赛事国际都会锦标赛,两位LIV名将保尔特和亨里克·斯滕森作为焦点球星参赛。
普伊格出战国际系列赛澳门站获亚军
第三,国际系列赛基于LIV对亚巡赛的投资而创立。LIV投资的2亿美元,除了直接用于国际系列赛办赛之外,还可帮助亚巡赛在多个方面的品牌建设,增加吸引力。
“三句话不离LIV”,LIV投资对亚巡赛的直接支持显而易见。但更值得长远观察的一点在于,LIV为国际系列赛提供“启动资金”后,亚巡赛对于球员、观众和合作方都有了更大的吸引力,这可能成为亚巡赛未来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的催化剂。辛格这样总结国际系列赛的办赛目标:“我们的目的是打造一个全新的品牌,将体育和高尔夫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对亚洲地区来说,这里的高尔夫生态不够丰富,需要更高级别的国际赛事。而对于许多亚洲地区的高尔夫球员来说,国际系列赛是一个通往更高级别赛事的阶梯,他们还可以与一些高尔夫超级明星并肩作战,这对他们来说也是难得的机会。”
本土球星新摇篮
虽然亚巡赛的整体奖金水平依然无法与美巡赛(普通分站八九百万美元左右)、欧巡赛(普通分站中也有400万到600万美元奖金的赛事)两大传统头部巡回赛相比,但国际系列赛正在将亚巡赛的吸引力带到新的高度。尤其是与LIV这样的高坛颠覆新势力深度合作后,如果LIV的群星政策能帮助亚洲地区孵化出更多本土焦点球星,亚洲高尔夫市场的魅力势必进一步释放,成为国际高尔夫市场的真正“新势力”。
与体育大生意对话期间,辛格强调了优秀选手的带动意义。“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想要发展体育产业,无论是什么运动,足球篮球也好,高尔夫也罢,都需要英雄和明星。国际系列赛也是为此努力,将世界上知名的高尔夫球员带到每一个举办国际系列赛的地方,让当地的高尔夫人才有机会与世界上顶级的高尔夫运动员过招。这对当地高尔夫人才的发掘和培养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中国高尔夫来说,辛格提到的23岁的许龙一,是国际系列赛发掘新人的代表。他在2022赛季以业余球员身份参加了多场国际系列赛,积累一定经验后在2023年转职业,正式加入亚巡赛。2023年,他在数场中国举行的比赛都发挥出色——国际都会锦标赛夺冠、澳门公开赛并列第六、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并列亚军。另外他还在杭州亚运会夺得男子个人高尔夫项目金牌。
许龙一创造了多个中国香港高尔夫的“第一”,包括第一位来自香港的亚运高尔夫冠军、亚巡冠军以及亚巡赛年度最佳新人。他的重要成长节点与国际系列赛存在直接和间接的联系。直接联系在于,国际系列赛的多个分站成为他向职业球员过渡的重要舞台。间接联系在于,他收获职业首胜的国际都会锦标赛在香港举办,当时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正在大力推广“你好,香港!”活动,吸引海外游客。得益于国际系列赛的加入,亚巡赛的国际性面貌更显异彩纷呈。这切合到香港政府宣传国际形象的需求,促成了赛事的落地。最终赛事见证到许龙一乃至香港高尔夫运动的突破。
本次国际系列赛澳门站很可惜未有中国球手闯进前十。中国香港选手张雄熙和中国台湾球手洪健尧排名并列21,是成绩最佳的中国球手。排名并列28的叶沃诚则是最佳内地球手。不过赛事对本地球手的培育作用,不能只以单场赛事来衡量。例如22岁的澳门本地业余球手史毅,就第一次感受到头部职业巡回赛的挑战。也许他未来会像许龙一一样,在业余时期通过亚巡赛尤其是国际系列赛“见世面”后,在转职业后加速成长。
中国业余小将史毅(左)、郑蕴和(中)接受
中国传奇名将、两度澳门夺冠的张连伟指导
辛格也进一步谈到亚巡赛在中国的布局情况。2023和2024赛季都出现有趣一幕——两项不同赛事在同一座中国球场举行。2023年,国际都会锦标赛和香港公开赛均在香港哥尔夫球会举行;2024年,国际系列赛澳门站和澳门公开赛则分别于年初和年底在澳门高尔夫乡村俱乐部打响。辛格表示不排斥在同一座球场举行多场赛事。“只要有推广方、赞助商或者其他合作伙伴提供有力支持,我们非常愿意在同一年再次造访同一座球场。”本次国际系列赛澳门站由永利澳门赞助,而澳门公开赛则由另一家澳门豪华度假酒店集团赞助。更多的变现机遇让亚巡赛一年两次造访澳门。
香港和澳门城市面积较小,在当地举办多场职业赛事,难免大概率要重复使用场地。而站在港澳“北望神州”,中国内地则能提供更多的办赛选择。2023年底在深圳隐秀高尔夫俱乐部举办的沃尔沃中国公开赛,同样加入国际系列赛的行列。不过今年中国公开赛回归欧巡赛赛程,暂未再与亚巡赛合作。辛格表示,在各地办赛都需要当地高尔夫球协会的支持。就到中国内地办赛而言,中国高尔夫球协会的支持必不可少。“对亚巡赛来说,中高协是非常有价值的合作伙伴,我们会保持沟通对话……未来无论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还是更北边的区域,我们都很乐意在中国内地办赛。
“没有限制,没有边界。”辛格再次补充。
在澳门强调国际系列赛的无限无界,似乎是一个最合适的地方。澳门乡村俱乐部内有一座练习场,直面面向大海击球,仿佛暗示球手要将视野放到最长、将球击向无限远的海天交界之处,才能冲进新天地;澳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城市,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娱乐之都,被定位以中华文化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呼应着国际系列赛的群星荟萃、自由开放;同一座球场一年承办两场亚巡赛事,澳门与国际系列赛一起直接诠释了“没有限制,没有边界”的灵活办赛思路……
当国际系列赛以无限无界的观念,着眼于在全球高尔夫市场布局时,也许LIV之外的另一股高坛颠覆势力正在酝酿。它不像LIV那样高调反传统,但获得了LIV/PIF的财力和资源支持后,国际系列赛自身的奖金水平已经逼近第二大传统巡回赛欧巡赛的常规赛事水平。LIV让传统巡回赛老大美巡赛备受压力,亚巡赛又能否站在国际系列赛的平台上,逐渐与欧巡赛分庭抗礼?又或者,当LIV、国际巡回赛等新势力影响渐大时,国际职业高坛是否直接会融汇出一套美巡、欧巡、亚巡、LIV被“大一统”甚至改旗易帜的全新体系呢?
如果真有这样的一天,国际高尔夫市场真的是前所未有地消失了限制,消失了边界。
- 03-22亚巡赛走向世界 跨越边界迎接高尔夫全球化
- 03-22体育早餐3.22|世预赛国足战平新加坡队长张琳芃将
- 03-22女排教练蔡斌留任后的任务重,期待出色成绩单
- 03-22中国出色球员在东南亚联赛打球,实力得到展现,
- 03-21年轻的老将蔡晓晴:国内排球第一人,母队靠她前
- 03-21姚迪失去国家队平台令人疑惑,传球功底何以被忽
- 03-21吉马良斯和基拉里关心队员,展示世界名帅的温暖
- 03-20缪伊雯闯荡国际职业排球市场 成就非国字号球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