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运动成“性”的代名词,网友惊呼荒谬
在香港,约人一起打羽毛球时要谨慎,以免让人误解为‘性暗示’。
这句让内地网友感到困惑的提示,反映了最近羽毛球在中国香港的实际情况。其根源可追溯至今年夏天。
在8月份,香港教育局为初中生推出了《公民、经济与社会科》的新教材。在“合乎情礼的亲密关系”这一单元中,呼吁学生要把握情感与礼仪的界限,避免越界行为。为此,教材在模拟情境部分还贴心地提供了解决方案——
如果在与异性独处时出现生理反应,可以选择立刻离开现场,或者一起去运动场打羽毛球。
教育局原本是希望让有「性冲动」的未成年人通过适当的运动来消耗精力和释放情绪,但教材一推出便引起了广泛的讨论,一些年轻网友批评编写者的观点「过于陈旧」「脱离实际」。
被单独提出来举例的羽毛球,也遭遇了舆论的困扰。
今晚要打羽毛球吗?
最近,关于羽毛球的各种低俗玩笑层出不穷,外媒也纷纷以好奇的方式进行报道。甚至连本地的羽毛球选手都在社交媒体上助兴,让这场闹剧愈演愈烈。
羽毛球运动在香港一直以来都是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官方在处理未成年人性冲动问题时,直接提到羽毛球,这使得这项运动在网络上受到了一些争议和批评。
然而,随着玩笑变得过火,大家逐渐意识到其中隐藏的恶意。
经过断章取义后,“羽毛球禁欲”成为一个孤立且不合理的例子,更有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借此攻击香港的教育理念和社会制度,藉此机会表达内心的不满,抓住任何机会进行指责。
在热潮的影响下,羽毛球成了受害者。
到此为止,事情还未结束。
在九月份,美国默沙东药厂香港分部(MSD HK)制作了一张宣传海报,旨在预防HPV相关疾病。但海报中的羽毛球设计成了让人感到不适的「菜花」形状,而球拍的中部则大字写着「HPV」,让人感到反感。
在健康大使香港顶流姜涛和影帝冯德伦的推广下,这幅海报得到了广泛传播——当“羽毛球成为性暗示”的话题尚未在内地引起轰动时,这张海报便已经率先出现在小红书上,成为少数的热门素材之一。
在感到震惊的同时,普通网友对这种污名化表现出难以理解的态度,许多羽毛球爱好者也感到不安:“难道我以后买球拍还得秘密发货?”
这场在集体狂欢掩盖下的“围剿”,对于羽毛球运动及热爱羽球的球迷来说,都是一场毫无根据的“造谣”灾难。
请问,某些毫无内容的脑袋里究竟装了多少“低级思想”,竟然能通过如此低俗的恶趣味,把羽毛球变成“性”的象征?
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报告,我国参与羽毛球运动的人数达到2.5亿。由于其显著的健身效果和强大的社交属性,羽毛球被誉为“体制内第一运动”,成为了广大人民喜爱的国民级体育项目。
然而,这样的运动在香港竟然被「性别化」到如此地步。
通过对正常词汇的挪用来贬低一项体育运动,对转发者来说只是轻松的玩梗行为;对于外媒而言,这也仅仅是获取流量与打压的便利工具。然而,在羽毛球这样一个拥有庞大观众基础的领域,哪怕是微小的波动也可能引发巨大的反响。
想象一下,如果有一天,打球的邀约变得令人羞愧,甚至需要特别解释「约球」并不是指「约炮」,那将是多么荒谬和低俗的事情。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我们绝不能低估语言在意义塑造中的重要性。
毕竟,最初没人会想到“奇葩”、“三八”等词语,现如今所附加的贬义会远远超过它们的本义。
一句话可以决定成败。
实际上,作为国民小球的乒乓球也曾经历过突发事件。在2015年的春晚小品中,一句错误的台词「拒绝黄、拒绝赌、拒绝乒乓球」引发了乒乓球界的强烈反响,舆论风波一时汹涌澎湃。
尽管得益于各方的迅速沟通和解释,使误会能够很快得到澄清,但这件事情充分证明了,中国体育的辉煌绝不应与黄赌毒这些不良现象联系在一起。
与“口误”相比,此次香港圈的“性化羽球”现象更为复杂,掺杂了主观恶意,令人需多加注意。
如果有人觉得积极健康的羽毛球形状像「性病的花菜」,那肯定是他们脑袋里出了问题。
最后,再次重申我们的观点:
1、使用梗要适度。
2、打羽毛球是一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优秀运动方式。
3、任何运动项目都不应该受到无端的污蔑。
上一篇:羽毛球运动成“性”的代名词,网友惊 | 下一篇:印度国际赛前瞻!王正行出战,徐文婧 |
- 11-25印度国际赛前瞻!王正行出战,徐文婧有望递补,
- 11-25羽毛球运动成“性”的代名词,网友惊呼荒谬
- 11-25年轻“双打”组合迅速崛起,重演辉煌
- 11-25新教练新气象,安洗莹在中国大师赛再创辉煌
- 11-25未来可期!梁伟铿王昶需提升稳定性争夺羽坛顶峰
- 11-22国羽男单再遭重创,仅剩石宇奇与雷兰曦
- 11-22双打对决焦点,梁王组合未能防住失误连连
- 11-22中国大师赛:下一轮对决雷兰曦或林俊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