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卡达世足:亚非的崛起、梅罗争霸终曲以及足球文化的阐释权
1958年比利,17岁的比利(Pele)第一次踏上世界盃赛场,一个南半球的孩子来到了一个北欧的国家,那里没有农场主、没有移民社会、没有家长制催生出奇特的南美阶级以及家族型态;那儿的社会主义色彩更浓、拥有更多稳固政党的中产阶级以及...
64年後,回忆那一切,比利仍然对那个国家的景象感到亲切,在那里他证明了一位擦皮鞋的黑人男孩,可以用足球征服全世界;在大约6千平方公尺的绿茵草地上,不问出身、只看球技。
在今年底的卡达世界盃开打前,「球王」用推特分享了他漫步在斯德哥尔摩的一张照片。那时他还只是巴西球员比利,而不是球王,因此得以享受那份在其後生涯罕能获得的惬意时刻。
50年代的足球还不是像现在这麽大的文化载体,但也因此十分纯粹,人们专注於享受其本身的魅力。而不是只在意胜负和花边。
那时候巴西球员在进球後也跳舞,人们不会争执於这应不应该。相较之下,如今这种包容性退步了。
比利在巴西队的後辈维尼修斯(Vinicius Junior),因为在进球後跳舞而被批评像「猴子」,一向是那些英超名宿中少数几个说话中肯的基恩(Roy Keane)居然认为这种举动不尊重对手。
另一方面,《华盛顿邮报》选在这个时候邀请一位历史学者刊登了一篇「为何阿根廷队没有太多黑人球员」的文章,阿根廷自由进步党於是在推特上用一种比较幽默的方式反击:「因为我们是国家,不是迪士尼电影。」
这样的文化冲突给这次的比赛带来趣味,但也存在冲突的危险。无论你怎麽看这些事,本届卡达世界盃无论场上场下,都在说明於足球正朝着多元化发展,已经不是欧洲和南美两赛区独强,以及由他们握有这项运动的解释权。
卡达世足由沙乌地阿拉伯历史性的爆冷而正式开始——他们成为本届赛事唯一一支击败阿根廷的球队——亚洲球队展现出他们的成长与韧性,伊朗击败威尔斯,日本後续击败西班牙、德国,韩国也战胜了葡萄牙。
依靠着外籍教练、科学化的训练方式,亚洲球员开始克服身体素质(特别是东亚球队)的障碍,同时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比赛方式——防守反击。
高压逼抢和快速反击不是亚洲的产物,但日韩球队的成功证明了这套战术的有效性。既然身材不如欧洲高大,脚法不如南美细腻,那我就不跟对手在这方面纠缠,要创造的是在攻防两端瞬间人数和空间上的优势,更具有团队意识的亚洲球队在战术执行上的纪律性,让这次遇到他们的球队吃足了苦头,单就本届赛会来说,他们是最早摸清这次盃赛「版本」的赛区。
因此,在进入淘汰赛後,我们也可以看到更多球队让出中场主导权,来逼使对方压上进攻,好让自己在转换中得到更大的空间。这套打法犀利的惩罚了不成熟或不完备的传控踢法。随着各国防守能力和体型越来越好,要在阵地战中藉由短传或定位球创造机会,实在太困难;反而在攻防转换中,一次意识好的长传,往往难得到单刀或是一对一的对决。让世界足坛认识到这一点,可说是「东方」的後发优势产生的一种结果,也是亚洲国家产生影响力的方式。
而这次,非洲球队也在在卡达写下自己的里程碑,这个赛区的风格一直很独特,随着可拉、康加鼓、巫巫兹拉的节奏,「黑暗大陆」从来不缺进攻天赋,但战术素养、纪律性的缺乏,却让他们的防守一直为人所诟病。
但非洲也有自己的优势,欧洲人一直将这里视为自己的後花园,殖民式的从这里吸收了无数英才(法国最近几年不就被戏称为「非洲联合军」吗?),但反馈就是他们能从对方那里吸收最先进的理念,地理优势也让球队可以更方便的和强队进行训练。这种特殊关系,很类似於MLB和中美洲球队之间的互利模式。
这次赛事的最大「黑马」摩洛哥,阵中就有不少球员来自欧洲五大联赛,像是恩纳斯里、哈基米、齐耶什、马兹拉乌伊、博努,正是这些人的出色发挥,帮助球队接连战胜比利时、西班牙、葡萄牙,成为史上第一支打进世足四强的非洲球队。
- 12-21仿效「劲敌」沙特 阿根廷全国放假1日
- 12-21气势延续!纽卡素入英联盃8强
- 12-21将帅决裂!宾施马宣布结束国家队生涯
- 12-21美斯捧盃相超过5600万Like 破IG纪录
- 12-21漫谈卡达世足:亚非的崛起、梅罗争霸终曲以及足
- 12-21恭喜捧起大力神盃!Lionel Messi 在世界盃跳出完
- 12-21【澳职】水手以攻代守大盘有机
- 12-21利物浦3位主力归队操练 可望斗曼城